“千千萬萬皆如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千萬萬皆如此”全詩
千千萬萬皆如此,家在邊城亦不知。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宿山祠(一作宮山祠)》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山祠(一作宮山祠)》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秋草宮人斜里墓,
宮人誰送葬來時。
千千萬萬皆如此,
家在邊城亦不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深情的語調,描繪了唐代宮廷中宮人的墓地和他們無人送葬的悲涼情景。詩中的宮人們已經逝去,他們的墳墓被秋草覆蓋著,斜斜地散布在其中。詩人問道,誰會來送葬這些宮人呢?他們的離世是多么平凡,千千萬萬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命運,而他們的家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墓地在哪里。最后一句提到詩人的家在邊城,也暗示了他對這些宮人的感同身受,感嘆人生無常。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宮人的墓地和無人為他們送葬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脆弱和無常的感慨。宮人們曾經是宮廷中的嬌嬪貴妃,然而他們的存在最終只是如同秋草一般被遺忘。詩中的宮人代表了所有人,無論身份地位如何,最終都會面臨死亡和被遺忘的命運。詩人的家在邊城,也強調了這一點,即使身處邊疆,也無法逃脫這無常的命運。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宮人們的墓地和無人送葬的情景,通過這種樸素的描寫,傳達出對生命脆弱性和無常性的思考。它呈現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人生的深刻思索,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的悲涼之余,也對生命的珍貴和短暫有所反思。
“千千萬萬皆如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shān cí yī zuò gōng shān cí
宿山祠(一作宮山祠)
qiū cǎo gōng rén xié lǐ mù, gōng rén shuí sòng zàng lái shí.
秋草宮人斜里墓,宮人誰送葬來時。
qiān qiān wàn wàn jiē rú cǐ, jiā zài biān chéng yì bù zhī.
千千萬萬皆如此,家在邊城亦不知。
“千千萬萬皆如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