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多不肯浪容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才多不肯浪容身”全詩
選得天臺山下住,一家全作學仙人。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辛少府任樂安》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辛少府任樂安》
才多不肯浪容身,
老大詩章轉更新。
選得天臺山下住,
一家全作學仙人。
中文譯文:
辛少府去任樂安,
才華出眾不肯浪費自身。
年紀漸長,他的詩章變得更加新穎。
他選擇在天臺山下安家,
全家人都致力于修仙之道。
詩意和賞析:
這首唐代詩詞《送辛少府任樂安》描述了辛少府放棄世俗的名利,選擇追求修仙之道的故事。
首先,詩中提到辛少府才華出眾,但他卻不愿意將自己的才華浪費在世俗的事物上。這表現了他對名利的淡漠態度,他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意義。
其次,詩人提到辛少府的詩章轉換得更加新穎。這可以理解為辛少府在修煉修仙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并創作出獨特的詩作,展現了他在修仙道路上的成長和進步。
接著,詩人描述了辛少府選擇在天臺山下安家。天臺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被認為是修行的圣地。辛少府選擇在這樣一個地方居住,意味著他將更加專注于修仙之道,并且希望能夠得到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最后,詩詞提到辛少府一家人都致力于學習成為仙人。這表現了辛少府家庭的團結和共同追求。他們相信通過修仙,可以超脫塵世的迷惑,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辛少府的選擇和家庭的追求,展現了修仙之道的追求和超越塵世的向往。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修仙者的贊賞和敬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和思考。
“才多不肯浪容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īn shào fǔ rèn lè ān
送辛少府任樂安
cái duō bù kěn làng róng shēn, lǎo dà shī zhāng zhuǎn gēng xīn.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詩章轉更新。
xuǎn dé tiān tāi shān xià zhù, yī jiā quán zuò xué xiān rén.
選得天臺山下住,一家全作學仙人。
“才多不肯浪容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