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草茫茫惡谿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草茫茫惡谿路”全詩
秋草茫茫惡谿路,嶺頭遙送北人稀。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贈李司議》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李司議》
十載天南著白衣,
秋草茫茫惡谿路。
漢庭誰問投荒客,
嶺頭遙送北人稀。
譯文:
穿過十載的時光,天南之地,我身披白衣,
秋草茫茫覆蓋著荒涼的山谷小道。
在漢朝的朝廷中,沒有人去詢問那些流離失所的客人,
唯有站在嶺頭的人們遙遠地送別北方的人。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贈詩。詩人通過描繪自己長時間南下流浪的經歷,以及在南方受到的冷遇和孤獨感,表達了對北方故鄉的思念和渴望歸鄉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南方流浪十年的生活狀態。詩中的“著白衣”暗示了詩人長時間的離鄉之旅,而“秋草茫茫惡谿路”則形象地描繪了他所經歷的孤獨和荒涼。詩中的“漢庭誰問投荒客”表達了詩人漂泊南方時沒有人關心他的處境,而“嶺頭遙送北人稀”則表達了詩人離鄉時北方親人的淡漠與疏離。
整首詩篇短小精煉,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長期流浪南方的遭遇和心情。詩中的孤獨與冷遇無所掩飾,表達了詩人對北方故鄉的思念和渴望。這首詩以樸實的詩語,讓讀者感受到流離失所者的辛酸和無助,同時也引發了對鄉愁的思考。
“秋草茫茫惡谿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ǐ sī yì
贈李司議
hàn tíng shuí wèn tóu huāng kè, shí zài tiān nán zhe bái yī.
漢庭誰問投荒客,十載天南著白衣。
qiū cǎo máng máng è xī lù, lǐng tóu yáo sòng běi rén xī.
秋草茫茫惡谿路,嶺頭遙送北人稀。
“秋草茫茫惡谿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