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鬟初合便分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雙鬟初合便分離”全詩
今日軍回身獨歿,去時鞍馬別人騎。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鄰婦哭征夫》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鄰婦哭征夫》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雙鬟初合便分離,
萬里征夫不得隨。
今日軍回身獨歿,
去時鞍馬別人騎。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鄰里婦人哭泣她出征的丈夫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女子披頭散發、痛苦哭泣的形象,表達了她和丈夫初次團聚即將分離的悲傷。詩中還描述了丈夫遠征萬里,不能與妻子同行的艱辛。最后,詩人敘述了如今丈夫歸來,卻身陷戰亂中喪生,離去時的坐騎卻被別人騎乘的凄涼情景。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軍人家屬的離別之痛和戰爭帶來的悲劇。首句“雙鬟初合便分離”,通過“雙鬟”一詞,表現出女子初次團聚的喜悅,但很快又要面臨離別的痛苦。接著的“萬里征夫不得隨”一句,表達了妻子不能跟隨丈夫遠行的無奈和心痛。
詩的后半部分則通過對丈夫命喪沙場的描寫,加深了詩中的悲傷氛圍。詩人寫道:“今日軍回身獨歿”,暗示丈夫已經戰死,回家的只是他的尸體。最后兩句“去時鞍馬別人騎”,通過鞍馬被別人騎乘的細節,凸顯了丈夫已經離去,留下了無法填補的空缺和寂寞。
整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感情的詞句,展現了妻子在丈夫離去后的孤獨和痛苦,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給家庭和個人帶來的巨大傷害。這首詩通過真實而深刻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批判和對婦女在戰爭中所承受的痛苦的關注,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
“雙鬟初合便分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fù kū zhēng fū
鄰婦哭征夫
shuāng huán chū hé biàn fēn lí, wàn lǐ zhēng fū bù dé suí.
雙鬟初合便分離,萬里征夫不得隨。
jīn rì jūn huí shēn dú mò, qù shí ān mǎ bié rén qí.
今日軍回身獨歿,去時鞍馬別人騎。
“雙鬟初合便分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