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相次入朝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官相次入朝來”全詩
唯君獨走沖塵土,下馬橋邊報直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贈姚合》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姚合
丹鳳城門向曉開,
千官相次入朝來。
唯君獨走沖塵土,
下馬橋邊報直回。
中文譯文:
送給姚合
丹鳳城的大門迎著黎明緩慢開啟,
成千上萬的官員一個接一個地進入朝廷。
唯獨你孤身一人沿著塵土的小路快速前行,
在橋邊下馬,直接回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張籍向他的朋友姚合致以贈詩,表達了對他的贊賞和祝福。
詩中的丹鳳城是指唐朝的都城長安,城門向著東方打開,意味著黎明的到來,也象征著新的開始。千官相次入朝來,形容朝廷行官忙碌的景象,顯示出朝廷的繁榮與穩定。
然而,詩中的姚合卻獨自一人在穿過塵土彌漫的道路上匆匆前行,不慢下來與其他官員一同進入朝廷。他雖然忙碌,卻始終保持自己的特立獨行。他在橋邊下馬,直接回報,凸顯了他的果斷和高效。這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朝廷腐敗,官員做官往往拖延時間,姚合的行為顯示出他的勤奮和廉潔。
這首詩寫出了唐代官場的真實情況和作者對姚合的贊賞。它既展示了官員奔波和朝廷的繁華,也描繪了個人品質的重要性。整體上,這首詩飽含著對友誼的贊美和對個人品質的崇敬,讓人感受到唐代社會的獨特魅力。
“千官相次入朝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áo hé
贈姚合
dān fèng chéng mén xiàng xiǎo kāi, qiān guān xiāng cì rù zhāo lái.
丹鳳城門向曉開,千官相次入朝來。
wéi jūn dú zǒu chōng chén tǔ, xià mǎ qiáo biān bào zhí huí.
唯君獨走沖塵土,下馬橋邊報直回。
“千官相次入朝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