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就師求斷谷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就師求斷谷方”全詩
昨來官罷無生計,欲就師求斷谷方。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同韋員外開元觀尋時道士》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韋員外開元觀尋時道士》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觀里初晴竹樹涼,
閑行共到最高房。
昨來官罷無生計,
欲就師求斷谷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場景:一個晴朗的早晨,觀里的竹樹涼爽宜人。詩人與韋員外一起漫步到達開元觀的最高層。詩人自述他昨天剛剛離開官職,沒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他打算拜訪一位道士,尋求一條超脫塵世的修行之路。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唐代詩人常用的自然景物和個人體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尋求。以下是對各句的賞析:
1. "觀里初晴竹樹涼":描繪了早晨觀里的景色,初晴的天空,竹樹清涼。這一句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寧靜、涼爽的氛圍,與詩人內心追求超然世外的心境相呼應。
2. "閑行共到最高房":詩人和韋員外一起漫步到達開元觀的最高層。這里的“最高房”可以理解為最高處的觀景臺,也可以象征著詩人追求心靈升華的目標。通過與韋員外的共同行動,表達了詩人與他人分享追求道義境界的愿望。
3. "昨來官罷無生計":詩人表明自己昨天剛剛離開了官職,失去了固定的收入來源。這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壓力的反思,他不再滿足于平凡的官場生涯,希望追求更高層次的境界。
4. "欲就師求斷谷方":詩人希望拜訪一位道士,尋求一條超脫塵世的修行之路。這里的"師"指的是道士,"斷谷方"可以理解為修行的方法或者修行的境界。詩人通過尋求師傅的指導,希望能夠在超越紛擾的斷谷之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和自我超越。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體驗,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超脫塵世的追求。詩人希望通過修行尋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更高層次的境界,擺脫俗世的紛擾。這首詩詞展示了唐代士人對于修身養性和追求超脫的思考和向往。
“欲就師求斷谷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wéi yuán wài kāi yuán guān xún shí dào shì
同韋員外開元觀尋時道士
guān lǐ chū qíng zhú shù liáng, xián xíng gòng dào zuì gāo fáng.
觀里初晴竹樹涼,閑行共到最高房。
zuó lái guān bà wú shēng jì, yù jiù shī qiú duàn gǔ fāng.
昨來官罷無生計,欲就師求斷谷方。
“欲就師求斷谷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