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看花到幾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月看花到幾峰”全詩
春山處處行應好,一月看花到幾峰。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寄李渤》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李渤》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的變化。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五度溪頭躑躅紅,
山疊嵩陽叩時鐘。
春山處處行應好,
一個月內花幾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的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花卉和時鐘,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第一句“五度溪頭躑躅紅”,描述了溪流旁邊盛開的紅花,形容了春天的熱鬧場景。
第二句“山疊嵩陽叩時鐘”,用山巒重疊的景象來形容在嵩山寺中敲擊時鐘的聲音,從而增添了詩詞的音樂感和韻律感。
第三句“春山處處行應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行走的喜悅,每到一處都能看到美麗的景色。
最后一句“一個月內花幾峰”,暗示了整個春天的花朵如山峰一般層疊,到處可見。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美好景色的贊美和欣賞,通過鮮明的形象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詩中運用了音樂感和韻律感,讓讀者可以感受到自然和諧的美妙之處。整首詩詞形象明快,意境明朗,傳達出作者積極樂觀的情感。
“一月看花到幾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ǐ bó
寄李渤
wǔ dù xī tóu zhí zhú hóng, sōng yáng sì lǐ jiǎng shí zhōng.
五度溪頭躑躅紅,嵩陽寺里講時鐘。
chūn shān chǔ chù xíng yīng hǎo, yī yuè kàn huā dào jǐ fēng.
春山處處行應好,一月看花到幾峰。
“一月看花到幾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