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馀年后人多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馀年后人多別”全詩
十馀年后人多別,喜見當時轉讀僧。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題渭北寺上方》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渭北寺上方》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籍所寫。詩的內容描述了詩人去寺廟參拜,登上寺廟高處的地方,回憶過去曾在此地遇到的友人,現在卻只能看到一些陌生的僧人。
詩詞的中文譯文可以是:
古時祭拜郊壇,如今祭拜皇陵,
寺廟中的高地是最好的地方去登臨。
十多年過去,和當初認識的人們分別,
但是很高興能夠看到當時認識的僧人。
詩詞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留戀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詩人曾經和朋友一起在寺廟上方共度時光,如今朋友已經離開,只剩下一些陌生的僧人,這激起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友情的回憶和思念。
這首詩通過描繪寺廟上方的景象,傳遞了一種淡淡的禪意和時光流轉的憂傷。詩人以自然的描寫方式,表達了對人生變遷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惜。整首詩簡潔而含蓄,通過尋常的場景和細致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曾經時光和友情的深深懷念。
“十馀年后人多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wèi běi sì shàng fāng
題渭北寺上方
xī jì jiāo tán jīn yè líng, sì zhōng gāo chù zuì lái dēng.
昔祭郊壇今謁陵,寺中高處最來登。
shí yú nián hòu rén duō bié, xǐ jiàn dāng shí zhuǎn dú sēng.
十馀年后人多別,喜見當時轉讀僧。
“十馀年后人多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