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暫共游僧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朝暫共游僧語”全詩
今朝暫共游僧語,更恨趨時別舊山。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閑游(一作題山寺僧院)》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游(一作題山寺僧院)》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詩意表達了詩人對逍遙自在、遠離塵世煩擾的向往和思念。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我整日不離開塵埃之間,
但愿能有機會親身體驗無拘無束的生活。
今天我與僧人們暫時共同漫游,
更令我心痛的是要離開這座老山。
這首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一直生活在塵世之中,但渴望有機會體驗自由無拘束的生活。然后,詩人描述了自己與僧人們一起閑逛的場景,享受和僧人們的言談。最后,詩人表現出自己不愿離開這座曾經居住過的山的心情,在臨別之際感到痛苦。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對自然山水的眷戀之情。通過與僧人們一同閑游的描寫,詩人以自身為例,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人們將心靈歸屬于大自然,尋求一片寧靜的心境。另外,詩人在寫作中融入了時光流轉的強烈感受,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感到遺憾和痛苦。
這首詩構思巧妙,表達簡潔明了,通過運用自然山水的形象來描繪詩人內心的情感,使整首詩意境深遠。詩人的語言樸實自然,抒發出對塵世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詩通過揭示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自由無拘束的向往,從而引發讀者的共鳴。
“今朝暫共游僧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yóu yī zuò tí shān sì sēng yuàn
閑游(一作題山寺僧院)
zhōng rì bù lí chén tǔ jiān, ruò wéi néng jiàn cǐ shēn xián.
終日不離塵土間,若為能見此身閑。
jīn zhāo zàn gòng yóu sēng yǔ, gèng hèn qū shí bié jiù shān.
今朝暫共游僧語,更恨趨時別舊山。
“今朝暫共游僧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