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亡來篋笥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野亡來篋笥貧”全詩
賴有白頭王建在,眼前猶見詠詩人。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贈王建》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王建》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君去后交游少,
東野亡來篋笥貧。
賴有白頭王建在,
眼前猶見詠詩人。
詩意:
這首詩詞是張籍對他的朋友王建的贈詞。詩人感嘆白君(指王建)離去后,他的交際圈變得稀少,生活在東野(指東方的鄉野)的張籍因為王建的離去而變得貧窮。然而,詩人慶幸的是,他還有白頭(指王建的白發)的王建在,他仍然能夠看到身邊有詠詩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思念和珍惜之情。詩人以自己與王建的友情為切入點,通過樸實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孤寂和貧困的現狀。然而,詩人并沒有陷入悲觀和消極的情緒中,而是通過表達對王建的感激之情,傳遞出一種樂觀和感恩的態度。
詩中的“白君”和“白頭”是對王建的稱呼,顯示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敬愛。詩人說自己的交游變少,生活貧窮,但是由于有王建這樣一個朋友,他仍然能夠看到身邊有人在吟詠詩歌,這給他帶來了一絲欣慰和安慰。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而樸素,通過對友情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重和對友人的感激之情。詩中的對比和反差,突出了友情的可貴和獨特之處。這首詩詞以簡短的文字表達了深厚的情感,展示了唐代詩人張籍獨特的詩藝和感慨人生的才情。
“東野亡來篋笥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áng jiàn
贈王建
bái jūn qù hòu jiāo yóu shǎo, dōng yě wáng lái qiè sì pín.
白君去后交游少,東野亡來篋笥貧。
lài yǒu bái tóu wáng jiàn zài, yǎn qián yóu jiàn yǒng shī rén.
賴有白頭王建在,眼前猶見詠詩人。
“東野亡來篋笥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