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變作白頭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臾變作白頭翁”全詩
緬想邊庭征戰苦,誰能對鏡治愁容。
久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分類:
《雜曲歌辭·回紇》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曲歌辭·回紇》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佚名。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聽聞瀚海使難以傳信,
幽閨少婦停止了裁縫。
深思邊塞上的征戰苦難,
誰能在鏡中治愈憂愁的容顏。
久經戰事的人將變得蒼老,
短暫的時光中化為白發老翁。
詩意:
《雜曲歌辭·回紇》描繪了一個悲傷而沉重的畫面,展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不幸。詩人通過描述瀚海使難以傳遞消息,幽閨少婦停止裁縫的情景,以及戰爭對邊塞人民的影響,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悲憤之情。詩人進一步反思了戰爭對個人的摧殘,年輕人因久戍而變老,短暫的時光中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者,呈現出歲月流轉中的無情和殘酷。
賞析:
《雜曲歌辭·回紇》以凄涼的筆觸刻畫了戰爭帶來的不幸和痛苦。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瀚海使和幽閨少婦的描繪,突出了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詩人以幽閨少婦的停止裁縫和戰爭中邊塞人民的艱辛生活,表達了對戰爭的痛心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詩人通過描繪久戍人將老、白頭翁的形象,展示了戰爭對個體的摧殘和歲月的無情。這種描寫帶有深沉的哀傷和對光陰逝去的感慨,使人們對戰爭的殘酷和時間的無情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通過對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歲月流轉的描繪,詩人在讀者心中喚起了對和平、安寧生活的珍視和對戰爭的深深憂慮。
“須臾變作白頭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huí hé
雜曲歌辭·回紇
céng wén hàn hǎi shǐ nán tōng, yōu guī shào fù bà cái féng.
曾聞瀚海使難通,幽閨少婦罷裁縫。
miǎn xiǎng biān tíng zhēng zhàn kǔ,
緬想邊庭征戰苦,
shuí néng duì jìng zhì chóu róng.
誰能對鏡治愁容。
jiǔ shù rén jiāng lǎo, xū yú biàn zuò bái tóu wēng.
久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須臾變作白頭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