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覺戰塵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旱覺戰塵紅”全詩
愁添詩鬢白,旱覺戰塵紅。
已嘆桑無繭,何期麥有蟲。
南薰元不改,千古舜弦風。
分類:
《四月二十日客言兵所不至麥有黑蟲食之》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月二十日客言兵所不至麥有黑蟲食之》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四月二十日,在客人面前說,兵火所到之處,麥田卻有黑蟲來吃它。眺望遠處的山峰,在茂密的樹叢中行走。憂愁使我的詩鬢變白,因旱災而覺得戰塵像紅色。我已經感嘆桑樹上沒有繭了,怎么想到麥田卻遭受了蟲害。南風依然溫暖,不會改變,千古以來都有舜帝的簫風吹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農田遭受戰亂和災害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災難對人民生活的破壞之感。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社會動蕩的憂慮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南方溫暖的風、舜帝的簫風的美好向往,暗示了對和平、安寧和繁榮的渴望。
賞析:
《四月二十日客言兵所不至麥有黑蟲食之》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戰亂和災害帶來的不幸遭遇。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被戰亂和蟲害籠罩的農田中,感受到了那種愁苦和荒涼。詩人將自然景物與人類的命運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對詩鬢變白、旱覺戰塵紅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對人民生活的擔憂和對社會動蕩的不滿。
詩人對南風溫暖、舜帝簫風的描繪,展現了他對和平繁榮的向往和向上的精神追求。盡管面對戰亂和災害,詩人仍然懷抱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希望社會能夠重歸安寧,人們能夠擺脫災難的陰影。這種對美好的追求和對和平的向往,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啟示。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戰亂和災害對人民生活的影響,表達了對和平、安寧和繁榮的向往。詩人借助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使詩詞充滿了情感共鳴和思考的空間,給人以深思和觸動。
“旱覺戰塵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yuè èr shí rì kè yán bīng suǒ bù zhì mài yǒu hēi chóng shí zhī
四月二十日客言兵所不至麥有黑蟲食之
wàng wàng yáo fēng wài, xíng xíng mào shù zhōng.
望望遙峰外,行行茂樹中。
chóu tiān shī bìn bái, hàn jué zhàn chén hóng.
愁添詩鬢白,旱覺戰塵紅。
yǐ tàn sāng wú jiǎn, hé qī mài yǒu chóng.
已嘆桑無繭,何期麥有蟲。
nán xūn yuán bù gǎi, qiān gǔ shùn xián fēng.
南薰元不改,千古舜弦風。
“旱覺戰塵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