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更想千年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堪更想千年后”全詩
那堪更想千年后,誰見楊花入漢宮。
作者簡介(韓琮)

韓琮[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詩紀事作代封,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及唐才子傳)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詩名。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進士第。初為陳許節度判官。后歷中書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觀察使。琮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此后失官,無聞。
《雜曲歌辭·楊柳枝》韓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楊柳枝(雜曲歌辭)
梁苑隋堤事已空,
萬條猶舞舊春風。
那堪更想千年后,
誰見楊花入漢宮。
譯文:
梁苑和隋堤的景物已經消失,
但千萬條的楊柳枝依然舞動在春風中。
我無法忘懷千年之后的情景,
誰能看見楊花飄入漢宮。
詩意:
《楊柳枝》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對過去梁苑和隋堤美景的懷念,特別是對楊柳的眷戀。楊柳舞動的景象和春風吹拂的美妙感覺使得作者難以忘懷。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美景都已逝去。但作者依然希望,千年以后,有人能夠欣賞到楊花飄入漢宮的壯麗景象,將這種美好的記憶延續下去。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梁苑和隋堤美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之情。其中,楊柳枝的舞動成為詩中最為亮眼的元素。楊柳作為一種常見的植物,在中國古代文學中一直被賦予了濃郁的情感色彩,常常與春風、美麗的景色聯系在一起。詩中的“萬條猶舞舊春風”,形象地表達了楊柳在春風中舞動的景象,使讀者能夠產生出清新、和諧的感覺。而“千年后,誰見楊花入漢宮”則進一步引發了對美好景物的珍惜和希望。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訴說了作者對美的向往和留戀,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那堪更想千年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yáng liǔ zhī
雜曲歌辭·楊柳枝
liáng yuàn suí dī shì yǐ kōng, wàn tiáo yóu wǔ jiù chūn fēng.
梁苑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
nà kān gèng xiǎng qiān nián hòu, shuí jiàn yáng huā rù hàn gōng.
那堪更想千年后,誰見楊花入漢宮。
“那堪更想千年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