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真妃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見真妃面”全詩
于今到池上,只有紅蓮綻。
紅蓮非丑惡,物以多為賤。
阿蠻加解舞,不見真妃面。
分類:
《和蘇著作麻姑十詠·碧蓮池》李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蘇著作麻姑十詠·碧蓮池》是宋代詩人李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碧蓮何歲開,我時不得見。
于今到池上,只有紅蓮綻。
紅蓮非丑惡,物以多為賤。
阿蠻加解舞,不見真妃面。
詩意:
這首詩以碧蓮池為背景,描述了作者無法欣賞到碧蓮盛開的景象,只能看到紅蓮綻放的情景。作者認為紅蓮并非丑陋可鄙之物,只是因為數量眾多而被貶低。詩中提到阿蠻的舞蹈,卻無法見到真正的美人面容。
賞析:
《和蘇著作麻姑十詠·碧蓮池》以碧蓮池為題材,通過描繪碧蓮和紅蓮的對比,寄托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被貶低的感嘆和對真正美麗的追求。
首先,碧蓮與紅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碧蓮象征著高潔、清雅,然而作者卻無緣目睹其開放之美。相比之下,紅蓮雖然被視為世俗之物,但在作者眼中依然是盛開的花朵,具有一定的美感。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即使無法接觸到最高尚的美,也能在世俗中找到一些美的存在。
在描述紅蓮時,作者提到物以多為賤。這句話反映了社會對物品、事物的評價標準,通常是根據其數量來決定價值。作者對這種評價標準表示不滿,認為紅蓮雖然數量眾多,卻并非丑陋可鄙之物。這種觀點折射了作者對美的主觀感受,認為美不僅僅取決于數量,而應該從內在的品質和價值中尋找。
最后,詩中提到了阿蠻的舞蹈,卻無法見到真正的美人面容。阿蠻可能是指舞蹈女子的名字,作者通過這個形象表達了對美人真實形象的渴望。這句詩意味深長,揭示了作者對表面美的追求不滿足,他渴望看到真正的美人,追求內在美的顯現。
總體而言,李覯的《和蘇著作麻姑十詠·碧蓮池》通過描繪碧蓮和紅蓮的對比,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評價標準的反思。詩中透露出作者對真正美的追尋,并對世俗評價的局限性提出質疑,表達了對內在美的渴望和追求。
“不見真妃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ū zhù zuò má gū shí yǒng bì lián chí
和蘇著作麻姑十詠·碧蓮池
bì lián hé suì kāi, wǒ shí bù dé jiàn.
碧蓮何歲開,我時不得見。
yú jīn dào chí shàng, zhǐ yǒu hóng lián zhàn.
于今到池上,只有紅蓮綻。
hóng lián fēi chǒu è, wù yǐ duō wèi jiàn.
紅蓮非丑惡,物以多為賤。
ā mán jiā jiě wǔ, bú jiàn zhēn fēi miàn.
阿蠻加解舞,不見真妃面。
“不見真妃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