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全詩
入草尋人,揣空出骨。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貶向無生國。
分類: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釋宗長者釋紹曇所作的一組詩詞。這組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生命、存在和超越世俗之境的思考和領悟。以下是對這組詩詞的分析、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瘦藤枝,烏律卒。
入草尋人,揣空出骨。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貶向無生國。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思辨的景象。詩人以瘦弱的藤蔓和已逝的烏鴉為象征,描繪了一個在草叢中尋找失散之人的場景。然而,尋覓的過程卻只揣摩空虛,最終得到的只是空洞的骨骸。通過這一形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于人生的思考與領悟。
詩的后半部分更是表達了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詩人明確表示,這種思考不是心靈、佛法或者物質可以解答的。它超越了個體的存在,被貶低于無生之國。這種無生之國可以被理解為超越生死輪回的境地,是一個超越世俗、超越個體的存在狀態。
這組詩詞通過簡明扼要的語言,傳遞出對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詩人用瘦弱的藤蔓和已逝的烏鴉形象,象征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通過描繪尋覓的過程只得到空洞的骨骸,詩人表達了對于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問。而詩的結尾,則揭示了一種超越個體存在的境地,尋求超越世俗束縛的智慧和境界。
總之,《偈頌一百一十七首》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生命、存在和超越世俗的思考。通過對生命脆弱性的描繪和對超越存在的追問,詩人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以及超越個體的境地。這組詩詞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簡約的表達方式,為讀者提供了靜心思考的空間。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yī shí qī shǒu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shòu téng zhī, wū lǜ zú.
瘦藤枝,烏律卒。
rù cǎo xún rén, chuāi kōng chū gǔ.
入草尋人,揣空出骨。
bú shì xīn bú shì fú bú shì wù, biǎn xiàng wú shēng guó.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貶向無生國。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