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圣是凡都莫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是圣是凡都莫問”全詩
不唱菩薩蠻,休暇說佛法。
驀劄相逢十二峰,我患生盲你患聾。
是圣是凡都莫問,且分苔憩松風。
分類: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釋紹曇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四十年同參,廿余年相別。
不唱菩薩蠻,休暇說佛法。
驀劄相逢十二峰,我患生盲你患聾。
是圣是凡都莫問,且分苔憩松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釋紹曇在佛教修行中的心路歷程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在佛法道路上與人共同修行了四十年,與離別多年的同道友人相逢。然而,他并不唱詠菩薩的歌曲,而是選擇在閑暇之余講述佛法。詩中提到他們突然相遇在十二座峰上,作者患有生盲的痛苦,而同行者則受聾癥所困。作者呼吁不論是圣人還是凡人,都不要問及彼此的病痛,而應該享受在苔蘚和松樹風中的寧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佛教修行者的內心感受和對人生的理解。通過描述四十年的修行和廿余年的分別,作者展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際關系的變遷。詩中的"不唱菩薩蠻,休暇說佛法"表明作者并非追求表面的虔誠和形式的宗教儀式,而是注重在平靜的時刻傳授真諦。十二座峰的相遇象征著人生中的偶然和命運的交匯,作者和同行者的病痛則呼應了人生中的困擾和挑戰。最后的呼吁表達了對人性的理解和寬容,強調在自然環境中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佛教修行者的心路歷程,并通過對時間、離別和病痛的描寫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通過與自然的互動和對內心的反思,作者寄托了對內心平靜的追求和對人性的理解,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啟示。
“是圣是凡都莫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yī shí qī shǒu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sì shí nián tóng cān, niàn yú nián xiāng bié.
四十年同參,廿余年相別。
bù chàng pú sà mán, xiū xiá shuō fó fǎ.
不唱菩薩蠻,休暇說佛法。
mò zhā xiāng féng shí èr fēng, wǒ huàn shēng máng nǐ huàn lóng.
驀劄相逢十二峰,我患生盲你患聾。
shì shèng shì fán dōu mò wèn, qiě fēn tái qì sōng fēng.
是圣是凡都莫問,且分苔憩松風。
“是圣是凡都莫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