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無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洞庭無蓋”全詩
簸箕有唇,洞庭無蓋。
分類:
《偈頌七十六首》釋師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七十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師范
《偈頌七十六首》是由宋代的佛教僧侶釋師范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通過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細微而常見的事物的描繪,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人生的意義。
譯文:
戶牖見通,墻壁生礙。
簸箕有唇,洞庭無蓋。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物品,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和佛教的教義。詩中的"戶牖"指的是門窗,"見通"表示暢通無阻;"墻壁"則象征著障礙和限制。這樣的對比表達了人生的兩種狀態:一種是視野開闊、通達自如的狀態,另一種則是受限制、受阻礙的狀態。
詩中還提到了"簸箕有唇"和"洞庭無蓋"。"簸箕有唇"意味著有一個嘴巴,象征著有話可說、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洞庭無蓋"則表示一個沒有蓋子的洞庭湖。這里的對比表達了言語的有限和無限:人們的言語能力是有限的,有時候無法完全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而洞庭湖則象征著遼闊的無限。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人生的哲理和佛教的智慧。作者通過對戶牖、墻壁、簸箕和洞庭的生動描繪,提醒人們要珍惜視野的開闊和心靈的自由,同時也呼喚人們在有限的言語表達中,尋求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這首詩詞雖然簡短,但蘊含著深刻的思考和啟示,讓人們思考生活的真諦和個體在宇宙中的微小而又重要的存在。它引導人們超越物質的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智慧的提升。這種以日常生活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傳遞出深邃的哲理,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大特色。
“洞庭無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qī shí liù shǒu
偈頌七十六首
hù yǒu jiàn tōng, qiáng bì shēng ài.
戶牖見通,墻壁生礙。
bò ji yǒu chún, dòng tíng wú gài.
簸箕有唇,洞庭無蓋。
“洞庭無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