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識廬山真面目”出自宋代釋心月的《偈頌一百五十首》,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詩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不識廬山真面目”全詩
《偈頌一百五十首》
三種病二種光即不問,且如何是法身。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分類:
《偈頌一百五十首》釋心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一百五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心月
中文譯文:
三種病二種光即不問,且如何是法身。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意和賞析:
《偈頌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釋心月所創作的一篇詩詞,探討了人們對于事物本質的認知以及自身所處環境的局限性。
詩的第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三種病和二種光的無所問津,這里的“病”和“光”可以理解為世俗的執著與表象。作者通過此句提醒人們不要過于迷戀外在的形式和表象,而是應該超越這些表面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
接下來的一句“且如何是法身”,表達了作者對于真實自我的思考。法身是佛教中的概念,代表著真實的本質和內在的存在。通過這句詩,作者在告誡人們要超越表面的執著,尋找真實的自我。
最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以廬山為隱喻,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的局限性。廬山是中國著名的名山,但即使身處其中,也未必能真正認識到廬山的真實面貌。類似地,人們對于其他事物的認知也常常被自身的位置和角度所限制,難以完全了解事物的本質。
整首詩詞通過抽象的表達和隱喻,探討了人們對于事物認知的局限性和對真實自我的思考。作者呼吁人們超越表面的執著和局限,去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這首詩詞在簡潔的語言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不識廬山真面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wǔ shí shǒu
偈頌一百五十首
sān zhǒng bìng èr zhǒng guāng jí bù wèn, qiě rú hé shì fǎ shēn.
三種病二種光即不問,且如何是法身。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平仄韻腳
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相關詩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不識廬山真面目”出自釋心月的 《偈頌一百五十首》,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