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普濟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慈悲普濟人”全詩
行圓三十二,慈悲普濟人。
分類:
《金剛隨機無盡頌·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釋印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剛隨機無盡頌·離色離相分第二十》是宋代釋印肅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非相即能仁,
莫錯認金輪。
行圓三十二,
慈悲普濟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離開外在形象和相貌的重要性,強調了內在的仁慈和智慧。詩人告誡我們不要以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而是要看其內心的善良和慈悲。他提到了金輪,意指佛法的教誨,暗示人們應當遵循佛法的指引,以慈悲心普濟眾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詩人用“非相即能仁”一句表明,真正的仁慈并不依賴于外在的外貌和形象,而是內心的修為。他認為我們不能僅僅憑借外貌來評判他人,因為外表并不能真正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和內在的價值。詩中的金輪象征著佛法,詩人告誡人們要依循佛法的教義,以智慧和慈悲來對待他人,普濟眾生。
詩詞的結構簡潔明快,以“非相即能仁”開頭,將重點立即放在了內心的修養上。接著,通過“莫錯認金輪”一句,詩人再次強調了內心的重要性,提醒人們應當以佛法的指引為準則。最后兩句“行圓三十二,慈悲普濟人”,表達了普渡眾生的理念,詩人希望人們能夠以慈悲之心去關懷他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強調了內心的修養和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它鼓勵人們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要以內心的美德和慈悲之心來評判他人和行為。這種思想在佛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詩人用簡短而有力的語言,將其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慈悲普濟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gāng suí jī wú jìn sòng lí sè lí xiāng fēn dì èr shí
金剛隨機無盡頌·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fēi xiāng jí néng rén, mò cuò rèn jīn lún.
非相即能仁,莫錯認金輪。
xíng yuán sān shí èr, cí bēi pǔ jì rén.
行圓三十二,慈悲普濟人。
“慈悲普濟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