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應聲而無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耳應聲而無響”全詩
生死死生不到處,云磨秋色水連天。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二百零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釋正覺所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耳應聲而無響,眼有照而亡緣,
在寂靜中,耳朵聽到了聲音,卻沒有實際的聲響;眼睛能看到影像,卻沒有真實的對象。
這句詩意呼應了佛教的觀點,指出世界的現象是虛妄的,外界的聲音和事物都是無常的,不能依附于它們而獲得真實的滿足。
曠劫清規里許圓,
在漫長的歷史和佛教的戒律規范之中,才能達到圓滿的境地。
這句詩意呼喚著修行者要在時間的長河中,遵循佛教的戒律,努力修行,才能最終達到圓滿的境界。
生死死生不到處,
生與死、死與生在任何地方都無法逃避,
這句詩意表達了佛教的生死觀,強調生與死是一種不可分割的循環過程,無論在何處都無法逃避。
云磨秋色水連天。
云霧磨礪著秋天的顏色,水與天空相連。
這句詩意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以云霧磨礪秋天的顏色為喻,表達了佛教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和感悟。
通過這組詩詞,《偈頌二百零五首》展現了釋正覺對佛教思想的領悟和表達。他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虛妄世界的幻象和無常性質,強調了修行者在漫長的歷史中要堅守戒律,擺脫生死輪回的束縛,最終達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同時,他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也與佛教的悟道思想相呼應,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
這些詩詞不僅展示了佛教思想的內涵,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通過簡練而凝練的語言,釋正覺將深邃的思想融入到詩歌之中,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佛教智慧的啟迪。
“耳應聲而無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ěr yīng shēng ér wú xiǎng, yǎn yǒu zhào ér wáng yuán,
耳應聲而無響,眼有照而亡緣,
kuàng jié qīng guī lǐ xǔ yuán.
曠劫清規里許圓。
shēng sǐ sǐ shēng bú dào chù,
生死死生不到處,
yún mó qiū sè shuǐ lián tiān.
云磨秋色水連天。
“耳應聲而無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