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彼微塵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濯彼微塵骨”全詩
禪棲錦鳳巢,道履霜蟾窟。
飲茲明月津,濯彼微塵骨。
五葉少林春,家風未湮沒。
分類:
《籜庵頌》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籜庵頌》是宋代僧人釋正覺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籜庵的景色和禪修生活,表達了對禪宗修行和傳統家風的贊美和珍視。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玉龍退殘鱗,編庵事枯兀。
禪棲錦鳳巢,道履霜蟾窟。
飲茲明月津,濯彼微塵骨。
五葉少林春,家風未湮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籜庵的景色和禪修生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禪修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對禪宗修行的向往和傳統家風的珍視。
首句“玉龍退殘鱗,編庵事枯兀”描繪了籜庵的清凈和樸素之處,使用了比喻手法,將庵中的修行者比作退去的龍鱗,將庵中的修行事務比作枯燥的編織工作,突出了禪修的單純和樸素。
接下來的幾句“禪棲錦鳳巢,道履霜蟾窟”則通過對庵中景物的描繪,展現了禪修者在這個環境中修行的狀態。禪修者如同錦鳳一般棲息在錦繡的庵中,行走在如霜蟾窟般潔凈的道路上,形象地表達了禪修者內心的寧靜和追求。
“飲茲明月津,濯彼微塵骨”這兩句表達了禪修者對于精神食糧的渴望。明月象征著純凈的智慧,禪修者渴望從中獲取靈感和指引。而“微塵骨”則代表了塵世的瑣碎和雜念,禪修者希望能夠洗滌心靈,遠離塵囂,專注于修行。
最后的兩句“五葉少林春,家風未湮沒”表達了對傳統家風的珍視和傳承。少林寺以其嚴謹的武學和家風而聞名,禪修者用“五葉少林春”來比喻家風的美好。作者希望傳統的家風不會被遺忘,仍能延續下去。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修者對于禪修生活和傳統家風的贊美和珍視,描繪了籜庵的清凈環境和禪修者的內心追求,融合了自然景物和修行心境,展示了禪修者對于精神追求和傳統價值的追尋。
“濯彼微塵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uò ān sòng
籜庵頌
yù lóng tuì cán lín, biān ān shì kū wù.
玉龍退殘鱗,編庵事枯兀。
chán qī jǐn fèng cháo, dào lǚ shuāng chán kū.
禪棲錦鳳巢,道履霜蟾窟。
yǐn zī míng yuè jīn, zhuó bǐ wēi chén gǔ.
飲茲明月津,濯彼微塵骨。
wǔ yè shǎo lín chūn, jiā fēng wèi yān mò.
五葉少林春,家風未湮沒。
“濯彼微塵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