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閑相見莫相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等閑相見莫相親”全詩
只為情深偏愴別,等閑相見莫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憶楊十二》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憶楊十二》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時芍藥才堪贈,
看卻殘花已度春。
只為情深偏愴別,
等閑相見莫相親。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懷念楊十二的情感。詩人在朋友離去時本想將芍藥花作為送別的禮物,但當他再次回首時,卻發現花已凋零,春天也已經過去。詩人感慨萬分,他深深地懷念著與楊十二的深厚情誼,對離別感到痛苦。詩人希望在將來與楊十二再次相見時,不要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疏遠彼此,而是要像親人一樣親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芍藥花的凋謝和春天的逝去,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對離別的痛苦。芍藥花是一種美麗而短暫的花朵,象征著友誼和美好的時光。詩人原本打算將芍藥花作為禮物送給楊十二,以表達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然而,當他再次回來時,花已經凋謝,春天已經過去,這象征著他們之間的離別和時光的流逝。
詩人在詩中強調了情感的深厚和離別的痛苦。他說自己只是因為情感深厚才會如此傷感,暗示了他與楊十二之間的深厚友誼。在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未來再次相見的期待,希望彼此能夠像親人一樣親近,不要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疏遠。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展現了唐代詩人的細膩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通過描寫花朵的凋謝和春天的逝去,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這首詩詞通過對離別和友誼的思考,引發了人們對于珍惜友誼、把握當下的思考與共鳴。
“等閑相見莫相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yáng shí èr
憶楊十二
qù shí sháo yào cái kān zèng, kàn què cán huā yǐ dù chūn.
去時芍藥才堪贈,看卻殘花已度春。
zhǐ wéi qíng shēn piān chuàng bié, děng xián xiāng jiàn mò xiāng qīn.
只為情深偏愴別,等閑相見莫相親。
“等閑相見莫相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