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賦新詩愧短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賦新詩愧短才”全詩
時俗半無烏帽墮,世情那有白衣來。
且沽薄酒酬佳節,欲賦新詩愧短才。
折得黃花簪兩鬢,任渠兩鬢自毰毸。
分類: 九日
《九日》楊公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公遠。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日》中文譯文:
滿城風雨霍然開,
不負登臨亦快哉。
時俗半無烏帽墮,
世情那有白衣來。
且沽薄酒酬佳節,
欲賦新詩愧短才。
折得黃花簪兩鬢,
任渠兩鬢自毰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九日的感受和思考。九日是指農歷九月的節日,此時正值秋季,正值重要的節氣——重陽節。詩人以滿城風雨開啟的形象描繪了節日的喜悅和熱鬧,表達了對這一重要日子的期待和歡樂之情。
詩中提到時尚和習俗的變遷。烏帽是古代士人常戴的帽子,現在卻幾乎沒有人戴了,這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社會的變遷。白衣則是古代的服飾,現代社會中已經很少見到了。通過這兩個意象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傳統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
詩人還提到了自己的情感和才華。他愿意沽善酒慶祝這美好的節日,并且自覺地承認自己的文學才華有限,欲賦新詩卻感到愧短才。這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能力的謙遜和自知之明,同時也透露出他對詩歌創作的渴望和自我要求。
最后兩句描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他折得黃花簪佩戴在鬢發上,任由它們自由飄舞。這表達了詩人隨性而為、不拘泥于形式的態度,也暗示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舒適隨意。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展現了詩人對九日節日的喜悅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通過描繪社會變遷、表達個人情感和自我要求,詩人將自己融入到這個美好而又矛盾的時刻中,展示了他對傳統與現實的思考和對自然與自我的追求。
“欲賦新詩愧短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九日
mǎn chéng fēng yǔ huò rán kāi, bù fù dēng lín yì kuài zāi.
滿城風雨霍然開,不負登臨亦快哉。
shí sú bàn wú wū mào duò, shì qíng nà yǒu bái yī lái.
時俗半無烏帽墮,世情那有白衣來。
qiě gū bó jiǔ chóu jiā jié, yù fù xīn shī kuì duǎn cái.
且沽薄酒酬佳節,欲賦新詩愧短才。
zhé dé huáng huā zān liǎng bìn, rèn qú liǎng bìn zì péi sāi.
折得黃花簪兩鬢,任渠兩鬢自毰毸。
“欲賦新詩愧短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