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門童稚倚廬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候門童稚倚廬老”全詩
市廛城郭依元在,親戚交游過半非。
紙上銜猶仍舊署,腰間帶已減初圍。
候門童稚倚廬老,幸不空教賦式微。
分類:
《解綰歸至永豐繼善伯熊寶臣敦禮昆仲皆化去》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解綰歸至永豐繼善伯熊寶臣敦禮昆仲皆化去》是宋代曾豐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曾豐對于歸鄉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于親戚間交往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從離別梅關后,我回到了葛溪。
天的心意和我的心意并不相背。
在市廛和城郭,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
但親戚間的交往已經改變了一半。
雖然名字還在紙上,但銜猶如從前。
腰間的帶子已經減少了初圍。
在候門,稚童倚著老廬,
幸好他們并未完全喪失賦詩的能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詩人曾豐歸鄉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戚間關系變遷的思考。詩人通過自然景物和親戚交往的描繪,展現了對歸鄉的喜悅以及對親情的思念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歸鄉的喜悅和與天地的和諧。詩人回到葛溪后,感覺自己的內心與天的心意不再相背,顯示了他對家鄉的深情和對歸屬感的回歸。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市廛和城郭的景象,表示葛溪的一切仍然保持著原樣。然而,親戚間的交往已經改變了一半。這表明了親戚關系的變遷,可能是因為時間的流逝或其他因素,使得親戚之間的交往不如從前。
接著詩人提到紙上銜猶如從前,指的是名字還在紙上,但親戚間的關系已經改變。腰間帶已經減少了初圍,可以理解為親戚間的血緣關系已經疏遠。這些描寫體現了親戚關系的淡化和變遷。
最后兩句描述了在候門的稚童倚著老廬。這里的候門可以理解為官宦人家門前的門房,稚童代表了年輕一代,老廬則代表了老一輩。詩人幸好稚童們并未完全喪失賦詩的能力,這里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希望,也可以理解為對于親戚間傳統禮儀和家族文化的繼承。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歸鄉的經歷和親戚間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親情的感慨。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傳統禮儀和家族文化的思考和希望。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家鄉和親情的深切關懷。
“候門童稚倚廬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ě wǎn guī zhì yǒng fēng jì shàn bó xióng bǎo chén dūn lǐ kūn zhòng jiē huà qù
解綰歸至永豐繼善伯熊寶臣敦禮昆仲皆化去
xīn zì méi guān fǎn gé xī, tiān xīn bù yǔ wǒ xīn wéi.
新自梅關返葛溪,天心不與我心違。
shì chán chéng guō yī yuán zài, qīn qī jiāo yóu guò bàn fēi.
市廛城郭依元在,親戚交游過半非。
zhǐ shàng xián yóu réng jiù shǔ, yāo jiān dài yǐ jiǎn chū wéi.
紙上銜猶仍舊署,腰間帶已減初圍。
hòu mén tóng zhì yǐ lú lǎo, xìng bù kōng jiào fù shì wēi.
候門童稚倚廬老,幸不空教賦式微。
“候門童稚倚廬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