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無所激亦謀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雖無所激亦謀歸”全詩
子規大似相知淺,猶慮淵明未見機。
分類:
《罷縣解歸途中聞子規三首》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曾豐創作的《罷縣解歸途中聞子規三首》。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罷縣解歸途中聞子規三首》
輕舍柴桑悔欲追,
雖無所激亦謀歸。
子規大似相知淺,
猶慮淵明未見機。
譯文:
在離開縣城返回家鄉的途中,我輕松地放棄了柴桑,但心中卻后悔想要追回。
雖然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刺激,但我仍然懷著歸鄉的念頭。
子規的叫聲雖然聽起來很親切,但似乎并不真正了解我,我仍然擔心著淵明的未知機遇。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離開縣城,踏上回歸家鄉的旅途時的心境。他原本輕松地離開柴桑,但隨后內心涌起了一股后悔之情,想要重新回到柴桑。盡管沒有受到外界的刺激,他依然懷著歸鄉的愿望。在這段旅途中,他聽到了子規的叫聲,雖然這聲音很熟悉,但作者感覺子規并不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他仍然對淵明(指未知的機遇)心存擔憂。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糾結和追求。通過對輕舍柴桑的悔意和對雖無所激卻仍謀歸的描述,詩中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向往。子規的叫聲作為一種象征,呈現了作者在離鄉返鄉的旅途中的思考和猶豫。作者對子規的形容為“大似相知淺”,暗示著他對身邊的事物和人并不十分了解,更多地是在擔心未來的機遇是否會如淵明般的不可預測。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將作者的情感與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給人以深思的余地,引發讀者對離鄉情結和未知前途的思考。
“雖無所激亦謀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à xiàn jiě guī tú zhōng wén zǐ guī sān shǒu
罷縣解歸途中聞子規三首
qīng shě chái sāng huǐ yù zhuī, suī wú suǒ jī yì móu guī.
輕舍柴桑悔欲追,雖無所激亦謀歸。
zǐ guī dà shì xiāng zhī qiǎn, yóu lǜ yuān míng wèi jiàn jī.
子規大似相知淺,猶慮淵明未見機。
“雖無所激亦謀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