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歌一曲勝長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樵歌一曲勝長嗟”全詩
雞鳴裹飯豈高去,日暮天寒未到家。
分類:
《和顏長官百詠·負薪》朱繼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顏長官百詠·負薪》是宋代朱繼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破帽籠頭發半華,
樵歌一曲勝長嗟。
雞鳴裹飯豈高去,
日暮天寒未到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一個樵夫負著柴薪的場景,展現了樸素勞動和貧寒生活的景象。詩人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樵夫的贊美和對平凡勞動的歌頌,同時也表達了對家園溫暖的向往。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樵夫破帽子和蓬亂的頭發,帽子已經破舊不堪,頭發也不再華麗,這是樵夫辛勤勞作的結果,也是他貧寒生活的寫照。然而,詩人并沒有以此為悲,而是通過下一句表達了對樵夫慷慨激昂的贊美。他說樵夫唱起樵歌,一曲勝過任何長篇敘事,這是對樵夫勤勞努力和對他歌聲的贊美。這里的"長嗟"表示長篇敘事的嘆息聲,通過對比,詩人表達了樵夫樸實勞動所帶來的美妙和價值。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樵夫在清晨雞鳴時裹上飯食,準備上山勞作。"豈高去"表示他并不是去很高的山上樵木,而是在附近的山林中勞動。這里,詩人沒有將樵夫的勞作視為卑微,而是通過"雞鳴"和"裹飯"表達了對樵夫樸素勞動的贊美,強調了他的勤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最后兩句描繪了日暮時分,天氣變得寒冷,然而樵夫仍未回家。這里表達了樵夫辛勤勞動的艱辛和付出的代價,同時也展示了對家庭溫暖的向往。詩人通過對樵夫的描寫,表現了他對普通人的關注和對勞動的贊美,以及對家園溫暖的向往和思念。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樵夫的勞作場景,表達了對勞動和樸素生活的歌頌,以及對家庭溫暖的向往。詩人以平實的語言展示了樵夫的辛勤勞作和對生活的熱愛,呈現出一種真摯和樸素的詩意,讓人們重新思考勞動的價值和對家園的情感依戀。
“樵歌一曲勝長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án zhǎng guān bǎi yǒng fù xīn
和顏長官百詠·負薪
pò mào lóng tóu fà bàn huá, qiáo gē yī qǔ shèng zhǎng jiē.
破帽籠頭發半華,樵歌一曲勝長嗟。
jī míng guǒ fàn qǐ gāo qù, rì mù tiān hán wèi dào jiā.
雞鳴裹飯豈高去,日暮天寒未到家。
“樵歌一曲勝長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