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無所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然無所思”全詩
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
百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
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
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遺。
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
四十心不動,吾今其庶幾。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隱幾》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隱幾》
身適忘四支,心適忘是非。
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
百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
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
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遺。
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
四十心不動,吾今其庶幾。
譯文:
身體適應,忘記四肢的存在,心靈適應,忘記是非的界限。
既適應又忘記適應,不知道我是誰。
百體感覺像干枯的木頭,兀然無所知。
方寸之間像死灰一樣,寂然無所思。
今天又過去了,明天又來臨,身心忽然兩者都離去。
行年三十九歲,日暮時分。
四十歲,心不再激動,我如今還能做些什么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中年時的心境。他描述了自己身體和心靈的變化,以及自省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人說自己忘記了身體四肢的存在,也忘記了是非的界限。這表明他中年的心態,對外界的誘惑和紛擾變得越來越淡漠。他對自身的感知像枯木一樣,沒有知覺。心靈也像死灰一樣,沒有思考,沒有激情。
在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描述了時間的流逝和自己的年齡。他說今天復明天,身心忽然離去,暗示了時間的無情流逝,人生短暫。他的歲數三十九,正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節點,他感嘆自己的心不再動,意味著對激情和欲望的追求已經消退。他思考著自己所剩下的年華,問自己“我如今還能做些什么呢”。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己中年狀態的思緒,展現了一種對功成名就的淡然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心境,表達了對生命中轉變的思考和對未來的迷茫。
“寂然無所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 jǐ
隱幾
shēn shì wàng sì zhī, xīn shì wàng shì fēi.
身適忘四支,心適忘是非。
jì shì yòu wàng shì, bù zhī wú shì shuí.
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
bǎi tǐ rú gǎo mù, wù rán wú suǒ zhī.
百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
fāng cùn rú sǐ huī, jì rán wú suǒ sī.
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
jīn rì fù míng rì, shēn xīn hū liǎng yí.
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遺。
xíng nián sān shí jiǔ, suì mù rì xié shí.
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
sì shí xīn bù dòng, wú jīn qí shù jī.
四十心不動,吾今其庶幾。
“寂然無所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