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然忘所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曠然忘所在”全詩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分類: 田園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負冬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負冬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杲杲冬日出,
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
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
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
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
心與虛空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日的早晨。陽光照耀著詩人屋子的南隅,溫暖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使他感到舒適。他閉上眼睛坐著,感受著陽光穿透皮膚的溫暖。起初,這感覺像是飲用醇美的美酒,又像是剛蘇醒的冬眠動物。他的身體感到舒暢,內心平靜無憂。他完全忘記了自己身處何處,他的心與虛空合為一體。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冬日早晨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舒適。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陽光的溫暖表現得十分直觀。詩中的“負暄”意指背負陽光的溫暖,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坐著閉目享受溫暖的場景。陽光的溫暖使詩人感到身心舒暢,他的內心與外界融為一體,忘卻了自己的存在。
詩中的飲醇醪和蟄者蘇的比喻,進一步強調了詩人身心的愉悅。飲醇醪代表著美味的酒,蟄者蘇則指冬眠的動物蘇醒。這些比喻使讀者更好地感受到詩人在陽光下的愉悅和放松的心境。
整首詩詞的意境清新寧靜,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融入和心靈的安寧。詩人通過與自然的融合,抒發了對寧靜、舒適和忘我境界的追求。讀者在閱讀這首詩詞時,也能感受到一絲寧靜與放松,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與力量。
“曠然忘所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ōng rì
負冬日
gǎo gǎo dōng rì chū, zhào wǒ wū nán yú.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fù xuān bì mù zuò, hé qì shēng jī fū.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chū shì yǐn chún láo, yòu rú zhé zhě sū.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wài róng bǎi hái chàng, zhōng shì yī niàn wú.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kuàng rán wàng suǒ zài, xīn yǔ xū kōng jù.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曠然忘所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