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秋思兩心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憐秋思兩心同”全詩
風荷老葉蕭條綠,水蓼殘花寂寞紅。
我厭宦游君失意,可憐秋思兩心同。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縣西郊秋寄贈馬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紫閣峰西清渭東,
野煙深處夕陽中。
風荷老葉蕭條綠,
水蓼殘花寂寞紅。
我厭宦游君失意,
可憐秋思兩心同。
中文譯文:
紫閣峰在西邊,清澈的渭水在東邊,
野煙在深處,夕陽中隱約可見。
風吹荷花,老葉凋零,綠色凄涼,
水蓼的殘花寂寞地綻放著紅色。
我對宦游生活感到厭倦,你遭遇了失意,
可憐的是我們倆都懷抱著秋天的思念,兩顆心同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作品。詩人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和友人馬造之間的情感交流。
詩中的紫閣峰和清渭東指的是地理位置,營造出一幅山水之間的景色。野煙深處的夕陽是黃昏時分的景象,夕陽的余暉透過煙霧流轉,給人一種朦朧、迷人的感覺。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寫風吹荷葉、老葉凋零的景象,表現了荷花的凄涼。風荷老葉的綠色與水蓼殘花的紅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秋天的季節特色。這種對比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和馬造的境遇之間的對比。詩中的風荷和水蓼都是凋零的景象,暗示著詩人和友人的境況都不盡如人意。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詩人厭倦了宦游的生活,而友人馬造遭遇了失意,兩人都懷抱著秋天的思念。這里的秋思既可以指對秋天景色的思念,也可以表示對友人的思念和關切。兩顆心同在,彼此心靈相通。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秋天的凄涼和人情的溫暖。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心和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傳遞了深遠的情感和思考。
“可憐秋思兩心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 xī jiāo qiū jì zèng mǎ zào
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zǐ gé fēng xī qīng wèi dōng, yě yān shēn chù xī yáng zhōng.
紫閣峰西清渭東,野煙深處夕陽中。
fēng hé lǎo yè xiāo tiáo lǜ,
風荷老葉蕭條綠,
shuǐ liǎo cán huā jì mò hóng.
水蓼殘花寂寞紅。
wǒ yàn huàn yóu jūn shī yì, kě lián qiū sī liǎng xīn tóng.
我厭宦游君失意,可憐秋思兩心同。
“可憐秋思兩心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