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羽翼自生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成羽翼自生身”全詩
君看名在丹臺者,盡是人間修道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莫羨蓬萊鸞鶴侶,
道成羽翼自生身。
君看名在丹臺者,
盡是人間修道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那些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的士人的贊美和羨慕之情。詩人告誡讀者,不要羨慕仙山上的仙鶴、神鳥等神仙的伴侶,因為只有通過修行而成為仙人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翅膀。詩人提到,在紅塵世界中,那些在丹臺上有名望的人,無一不是修行成仙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對科舉制度和功名的獨特見解。他認為,通過科舉考試獲得的官職和功名只是人間的成就,而真正的修行與道德的追求才是超越塵世的真正道路。詩中的"蓬萊鸞鶴侶"象征著仙山上的神仙伴侶,而"道成羽翼自生身"則表達了通過修行成為仙人的意愿和決心。
白居易通過這首詩詞呼吁人們要追求更高尚的境界,要超越功名利祿的追求,注重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質的培養。他認為,在紅塵世界中,那些真正能夠修行的人才是值得羨慕和尊敬的。這種觀點反映了白居易對于社會價值觀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科舉功名的批判和對修道者的贊美。它提醒人們要超越功名利祿的追求,追求內心的修煉和道德境界的提升。
“道成羽翼自生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zhào xiù cái zèng xīn dēng kē zhū xiān bèi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
mò xiàn péng lái luán hè lǚ, dào chéng yǔ yì zì shēng shēn.
莫羨蓬萊鸞鶴侶,道成羽翼自生身。
jūn kàn míng zài dān tái zhě, jìn shì rén jiān xiū dào rén.
君看名在丹臺者,盡是人間修道人。
“道成羽翼自生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