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風殺氣滿山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悲風殺氣滿山河”全詩
唯有流溝山下寺,門前依舊白云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亂后過流溝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亂后過流溝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九月徐州新戰后,
悲風殺氣滿山河。
唯有流溝山下寺,
門前依舊白云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時期亂戰后的景象。詩人在九月時節經過徐州,感受到了戰爭帶來的悲痛氣息,整個山河都彌漫著殺戮的氣息。然而,唯獨流溝山下的寺廟,依然寧靜,寺門前飄蕩著白云,似乎與世隔絕。
賞析:
這首詩以徐州戰亂為背景,通過對比描寫寺廟與戰亂的對立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悲痛之情和對寧靜、和平的向往。
首先,詩人通過“九月徐州新戰后”一句,將時間和地點明確地定在徐州的戰亂時期,突出了戰亂的殘酷和破壞。接著,他運用“悲風殺氣滿山河”來形容整個地區彌漫的凄涼氛圍,形象地描繪出戰爭的殘酷和傷害。
然而,在這殘酷的背景下,詩人提到了“流溝山下寺”,以此與戰亂形成鮮明對比。寺廟作為宗教場所,象征著寧靜與祥和。詩人用“門前依舊白云多”來描寫寺廟前的景象,意味著即使戰亂過后,這個寺廟依然寧靜,沒有被戰亂所侵擾,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這種對寺廟的描述,也體現了詩人對宗教信仰和平和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對比描寫,將戰亂和寧靜對立起來,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痛苦和對和平的渴望。詩人在悲痛的背景下,尋找到了一絲寧靜的存在,這種對寧靜的追求體現了白居易對于和平的向往和對戰亂的反思。
“悲風殺氣滿山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àn hòu guò liú gōu sì
亂后過流溝寺
jiǔ yuè xú zhōu xīn zhàn hòu, bēi fēng shā qì mǎn shān hé.
九月徐州新戰后,悲風殺氣滿山河。
wéi yǒu liú gōu shān xià sì, mén qián yī jiù bái yún duō.
唯有流溝山下寺,門前依舊白云多。
“悲風殺氣滿山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