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箋白紙兩三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箋白紙兩三束”全詩
經年不展緣身病,今日開看生蠹魚。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開元九詩書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開元九詩書卷》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長期以來因疾病而無法拆閱的詩書,以及在病愈之后重拿起它們時的情景。
這里的紅箋白紙代表著詩書的容貌,詩人用兩三束來形容數量眾多。其中一半是君子之作,一半則是書籍。作者由于多年的疾病而無法拆閱這些詩書,而今日終于病愈,打開它們時卻發現已有書蟲啃食了一些頁邊。
整首詩表現了作者長期以來對文學的熱愛和渴望,對失去了時間和機會而感到的遺憾。縱觀全詩,作者用簡潔而樸素的詞語描繪了這一場景,既表達了對文學的熱愛,也流露出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紅顏白紙兩三束,
一部詩書半樣書。
因病多年未展覽,
如今開看見蟲蛀。
這首詩通過簡明而準確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對文學的摯愛和對生命的反思。作者通過描述長期以來不能拆閱的詩書和病愈后再次打開這些書時發現的損害,表達了他對時間的流逝和機會的逝去的遺憾。此詩并沒有深入探討生命的意義,而更多地呈現了作者對文學和知識的渴望和珍視。這首詩詞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較為簡練而含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對文學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的思考態度。
“紅箋白紙兩三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āi yuán jiǔ shī shū juàn
開元九詩書卷
hóng jiān bái zhǐ liǎng sān shù, bàn shì jūn shī bàn shì shū.
紅箋白紙兩三束,半是君詩半是書。
jīng nián bù zhǎn yuán shēn bìng, jīn rì kāi kàn shēng dù yú.
經年不展緣身病,今日開看生蠹魚。
“紅箋白紙兩三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