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府頻聞轉殿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憲府頻聞轉殿監”全詩
獨有詠詩張太祝,十年不改舊官銜。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重到城七絕句·張十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到城七絕句·張十八》是白居易在唐代創作的一首七絕詩。詩中描寫了張十八長期守舊不變的官銜和他對詩歌的熱愛。
諫垣幾見遷遺補,
憲府頻聞轉殿監。
獨有詠詩張太祝,
十年不改舊官銜。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曾幾何時有幾次有官職遺補的人進諫垣,
而憲府卻常常聽說有轉任為殿監的。
唯有張太祝依然保持著詠詩之樂,
長達十年不改舊官職的稱號。
這首詩通過對張十八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張十八堅守原職不變的敬佩和贊揚之情。詩中通過對諫垣和憲府的對比來暗示,其他人可能會因為官場的復雜變化而不斷調動,而張十八卻能守住自己的位置。同時,張十八對詩歌的熱愛也體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場漩渦中堅持熱愛和執著的個體的贊美,也展示了他對于詩歌創作和文化追求的推崇。同時,通過對張十八和其他人的對比,還呈現了唐代官場的不穩定和變遷的一幕。整體上,這首詩歌寓意深遠,傳達了白居易對于堅持自己理想情感的敬佩和贊頌之情。
“憲府頻聞轉殿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dào chéng qī jué jù zhāng shí bā
重到城七絕句·張十八
jiàn yuán jǐ jiàn qiān yí bǔ, xiàn fǔ pín wén zhuǎn diàn jiān.
諫垣幾見遷遺補,憲府頻聞轉殿監。
dú yǒu yǒng shī zhāng tài zhù, shí nián bù gǎi jiù guān xián.
獨有詠詩張太祝,十年不改舊官銜。
“憲府頻聞轉殿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五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