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重離恨一時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重離恨一時來”全詩
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醉后卻寄元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醉后卻寄元九》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蒲池村里匆匆別,
灃水橋邊兀兀回。
行到城門殘酒醒,
萬重離恨一時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醉酒后的離別情景。詩人在蒲池村與友人匆匆告別,在灃水橋旁遲疑地回望。當他走到城門時,醒酒之后,留在心頭的離別之痛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凝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醉后離別時的情感。首句描述了在蒲池村匆匆別離的情景,揭示了離別的倉促和無奈。第二句以"兀兀"形容詩人遲疑地回望,突出了他心中糾結的情緒。第三句以"殘酒醒"的形象描繪了醉酒之后清醒的瞬間,城門的出現象征著離別的現實。最后一句以"萬重離恨一時來"作為結尾,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離別之痛,將離別的情感推至高潮。
整首詩節奏明快,行文簡練而有力。通過描寫醉后離別的情景,詩人將自己的心情與讀者產生共鳴,展現了離別的無奈和傷感。這首詩以簡短的文字,抒發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情世故的敏銳洞察力。
“萬重離恨一時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ì hòu què jì yuán jiǔ
醉后卻寄元九
pú chí cūn lǐ cōng cōng bié, fēng shuǐ qiáo biān wù wù huí.
蒲池村里匆匆別,灃水橋邊兀兀回。
xíng dào chéng mén cán jiǔ xǐng, wàn zhòng lí hèn yī shí lái.
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萬重離恨一時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