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龍未必勝為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龍未必勝為魚”全詩
見說在天行雨苦,為龍未必勝為魚。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點額魚》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額魚》
龍門點額意何如,
紅尾青鬐卻返初。
見說在天行雨苦,
為龍未必勝為魚。
譯文:
龍門點額何等心情,
紅尾青鬐反而回到起點。
聽說在天上行雨是痛苦的,
成為龍未必比成為魚好。
詩意:
這首詩以龍門點額魚為題材,表達了人們羨慕龍而忽略了魚的情感和價值的主題。詩中的龍門是指傳說中可以成龍的地方,點額魚則是指那些在成為龍之前只有紅尾和青鬐的魚。詩人通過點額魚與龍相比較的形象,反思了人們常因追求高貴和榮耀而忽視了普通人的價值,以及常在追逐所謂“龍”的過程中經歷的艱辛和痛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通過對點額魚和龍的對比,抒發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現實的批判。詩中的“龍門”象征著出人頭地的機會,而點額魚則代表著那些隱藏在大眾中普通人的夢想和努力。詩人以一種憤然的語氣,指出人們追逐所謂“龍”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以及往往忽視了普通人的價值和情感。通過這種對比,詩人倡導人們應該尊重并珍視每個人的存在和努力,而不是只關注所謂的成功和地位。整首詩意獨特,給人以思考,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勵志和人文關懷的信息。
“為龍未必勝為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é yú
點額魚
lóng mén diǎn é yì hé rú, hóng wěi qīng qí què fǎn chū.
龍門點額意何如,紅尾青鬐卻返初。
jiàn shuō zài tiān xíng yǔ kǔ, wèi lóng wèi bì shèng wèi yú.
見說在天行雨苦,為龍未必勝為魚。
“為龍未必勝為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