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些譚笑亦應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些些譚笑亦應無”全詩
更恐五年三歲后,些些譚笑亦應無。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衰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衰病》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明快的語言描寫了白居易的落寞與孤獨。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老了,我辭別了游藝,尋找昔日的花伴。
病倒了,我離開了荒狂的酒友。
恐怕過了五年,我也將失去一切談笑的機會。
詩詞表達了作者在老去、生病之后的孤獨和遺憾。白居易前半生曾經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追求歡樂和享受,但隨著年歲的增長,他意識到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他放棄了過去的荒狂,辭別了游藝,尋找昔日的花伴,卻發現自己的病情加重,離開了酒友。他憂慮著未來的日子,害怕再也不能和人們談笑風生。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作者的生活狀態來展現他的內心感受。詩中的"老辭游冶尋花伴"表達了作者不再追求享樂的決定,而"病別荒狂舊酒徒"則表明作者的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他繼續與酒友們共飲作樂。最后兩句"更恐五年三歲后,些些譚笑亦應無"透露出作者對未來的擔憂,他擔心會無法再與其他人進行愉快的交流,因為年歲已經讓他漸漸和社交活動疏遠。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描寫與真實感受,表達了白居易對年歲流逝、健康減退和社交疏遠的憂慮和無奈之情。通過這樣一種寫實的方式,他在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同時也將人生的無常與短暫帶給讀者深思。
“些些譚笑亦應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i bìng
衰病
lǎo cí yóu yě xún huā bàn, bìng bié huāng kuáng jiù jiǔ tú.
老辭游冶尋花伴,病別荒狂舊酒徒。
gèng kǒng wǔ nián sān suì hòu, xiē xiē tán xiào yì yīng wú.
更恐五年三歲后,些些譚笑亦應無。
“些些譚笑亦應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