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奈日長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奈日長何”全詩
晴沙金屑色,春水麹塵波。
紅簇交枝杏,青含卷葉荷。
藉莎憐軟暖,憩樹愛婆娑。
書信朝賢斷,知音野老多。
相逢不閑語,爭奈日長何。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江閑步,贈張山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春江閑步,贈張山人》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春江閑步,贈張山人:
江景又妍和,牽愁發浩歌。
晴沙金屑色,春水麹塵波。
紅簇交枝杏,青含卷葉荷。
藉莎憐軟暖,憩樹愛婆娑。
書信朝賢斷,知音野老多。
相逢不閑語,爭奈日長何。
中文譯文:
春天的江邊漫步,贈送給張山人:
江景美麗宜人,牽動著我的憂愁,我唱出壯闊的歌曲。
晴朗的沙灘閃耀著金色的光芒,春水泛起微小的波紋。
紅色的杏花密集地開在交織的枝條上,青蓮含苞卷起嫩綠的葉片。
我坐在茅草上,憐惜著它的柔軟溫暖,樹下休憩時我愛上了樹影婆娑的景象。
寫信寄給朝廷,負責斷案的官員,知音的朋友和隱居于野外的老人很多。
相遇時不需要多言,只是可惜白天太長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作品,描繪了春天的江邊景色和詩人的心情。
詩人首先描述了江景的美麗和宜人。江水在春天里波光粼粼,晴朗的沙灘閃耀著金色的光芒,給人以愉悅的感覺。然而,詩人內心卻充滿了憂愁,他用歌聲來宣泄內心的情感。
接著,詩人以鮮明的色彩描繪了春天的細節。紅色的杏花盛開在交織的枝條上,形成了一團團紅簇,給人以盎然的感覺。青蓮含苞卷起嫩綠的葉片,展現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詩人在江邊藉莎上休憩,感受著莎草的柔軟和溫暖,他也愛上了樹影婆娑的景象,這些都是詩人在閑適的環境中感受到的美好。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自己寫信給朝廷和斷案的官員,以及與知音和隱居于野外的老人的交往。這表明詩人既有與世俗的聯系,又有與自然和知音的交流。詩人表示相逢時無需多言,但遺憾的是白天太長,時間過得太慢。
整首詩以描繪春江閑步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出詩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江的美和詩人的心境,引起共鳴。
“爭奈日長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jiāng xián bù, zèng zhāng shān rén
春江閑步,贈張山人
jiāng jǐng yòu yán hé, qiān chóu fā hào gē.
江景又妍和,牽愁發浩歌。
qíng shā jīn xiè sè, chūn shuǐ qū chén bō.
晴沙金屑色,春水麹塵波。
hóng cù jiāo zhī xìng, qīng hán juàn yè hé.
紅簇交枝杏,青含卷葉荷。
jí shā lián ruǎn nuǎn, qì shù ài pó suō.
藉莎憐軟暖,憩樹愛婆娑。
shū xìn cháo xián duàn, zhī yīn yě lǎo duō.
書信朝賢斷,知音野老多。
xiāng féng bù xián yǔ, zhēng nài rì zhǎng hé.
相逢不閑語,爭奈日長何。
“爭奈日長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