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惱何人怨咽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懊惱何人怨咽多”全詩
暫聽遣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聽竹枝贈李侍御》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竹枝贈李侍御》是白居易的作品,描寫了一幅巴童巫女用竹枝唱歌的場景,融入了詩人對于生活的思考和哀嘆。
中文譯文:
竹枝歌聲,飄蕩叢山間。
誰人抱怨,悲泣無盡歡。
聽聞歌曲依舊,我亦痛苦萬般。
曾以為療愁藥,然而何以靜心。
詩意和賞析:
詩中描述了一個巴童巫女用竹枝歌唱的場景,歌聲在山谷間回蕩,使人心生共鳴。詩中表現了詩人對于生活的痛苦和無奈,巴童巫女唱歌時透露出的懊惱和哀咽使詩人深感唏噓。
詩人用“暫聽遣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來表達自己的思考和煩惱,他聽到了歌聲,卻無法如何排解痛苦。詩人曾寄望于這首歌曲能夠治愈他的憂傷,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通過描寫這一場景,詩人展示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無奈。
《聽竹枝贈李侍御》是一首詩歌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的作品。通過巴童巫女唱歌的場景,詩人表達了自己的痛苦和無奈,同時思考了生活的真諦。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思考喚起了讀者對于生活和情感的共鳴。
“懊惱何人怨咽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zhú zhī zèng lǐ shì yù
聽竹枝贈李侍御
bā tóng wū nǚ zhú zhī gē, ào nǎo hé rén yuàn yàn duō.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惱何人怨咽多。
zàn tīng qiǎn jūn yóu chàng wàng, zhǎng wén jiào wǒ fù rú hé.
暫聽遣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
“懊惱何人怨咽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