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處移將百處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處移將百處開”全詩
紅芳堪惜還堪恨,百處移將百處開。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移牡丹栽》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移牡丹栽
金錢買得牡丹栽,何處辭叢別主來。
紅芳堪惜還堪恨,百處移將百處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作品。詩人描述了一種移植牡丹的情景,并通過牡丹的移動來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變化的執著。
詩人用金錢買來了牡丹栽苗,但是不知道從哪個地方采來,所以他在詩中問道:“何處辭叢別主來”。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牡丹起源的疑惑,也是對傳統文化中的牡丹花的問題的探索。
然后詩人描述了牡丹的美麗。詩人稱贊牡丹是“紅芳”,既可惜欣賞,又可恨無法持久。他用“百處移將百處開”來形容牡丹移動的場景,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不斷變幻的追求。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移牡丹栽
金錢買得牡丹苗,從哪個地方采來。
紅芳可喜可嘆息,百處移植百處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牡丹栽植的情景,展現了詩人對美麗事物的追求和對變化的執著。牡丹象征著高貴、華麗和追求,所以詩人用金錢去買來栽苗,用功夫來移植,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變化的執著。
同時,詩人在詩中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牡丹是美麗而短暫的,詩人稱之為“紅芳可喜可嘆息”,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稍縱即逝的感慨。他將牡丹移植到百處,寄托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變化的希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牡丹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變化的執著。通過描繪牡丹的移植和變化的情景,詩人呈現了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短暫和變幻無常的主題,同時也展示了對美麗的追求和對變化的執著。這首詩詞既有景物描寫的細膩,又有意境上的深思,充滿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思考。
“百處移將百處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mǔ dān zāi
移牡丹栽
jīn qián mǎi dé mǔ dān zāi, hé chǔ cí cóng bié zhǔ lái.
金錢買得牡丹栽,何處辭叢別主來。
hóng fāng kān xī hái kān hèn, bǎi chù yí jiāng bǎi chù kāi.
紅芳堪惜還堪恨,百處移將百處開。
“百處移將百處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