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簾待月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褰簾待月出”全詩
褰簾待月出,把火看潮來。
艷聽竹枝曲,香傳蓮子杯。
寒天殊未曉,歸騎且遲回。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郡樓夜宴留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郡樓夜宴留客》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宴會上留客的情景,表達了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留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北方的客人辛勤地相聚,東樓的門敞開。
掀起簾子等待月亮升起,瞧火熊熊看潮水漲來。
欣賞著竹枝上奏的曲調,傳來香氣的蓮子酒杯。
寒冬的天空依然沒有亮起,回騎行程也稍稍遲來。
詩意和賞析:
《郡樓夜宴留客》是一首描寫宴會氛圍的詩詞,充滿了溫馨和歡樂的氣息。詩人通過描述北方客人辛勤勞作而來相聚的情景,以及留客的歡愉,展現了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留戀之情。
詩中的東樓敞開的門,象征著主人的熱情好客,褰簾待月出的情景則增添了宴會的神秘感和浪漫氣息。詩人將火熊熊和潮水漲來的景象描繪成一幅壯麗的畫面,形象地表達了宴會的熱鬧和繁華。
詩中的竹枝曲和蓮子杯,代表著宴會中的音樂和美食,營造了宴會的歡樂氛圍。此外,詩中還描寫了寒冬夜晚的景象,寒天殊未曉的描寫增加了宴會的難舍難分之情。
整首詩情感真摯,描寫細膩,通過具體的描寫,展現了唐代人民酒食宴會的繁華和歡樂,傳達了主人殷勤好客,客人留戀遲返的情感。
“褰簾待月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n lóu yè yàn liú kè
郡樓夜宴留客
běi kè láo xiāng fǎng, dōng lóu wèi yī kāi.
北客勞相訪,東樓為一開。
qiān lián dài yuè chū, bǎ huǒ kàn cháo lái.
褰簾待月出,把火看潮來。
yàn tīng zhú zhī qū, xiāng chuán lián zǐ bēi.
艷聽竹枝曲,香傳蓮子杯。
hán tiān shū wèi xiǎo, guī qí qiě chí huí.
寒天殊未曉,歸騎且遲回。
“褰簾待月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