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沉明月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影沉明月中”全詩
九霄應得侶,三夜不歸籠。
聲斷碧云外,影沉明月中。
郡齋從此后,誰伴白頭翁。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失鶴》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失鶴》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白居易。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失鶴》中文譯文:
失去了庭前的白鶴,因為風從海上吹來。
它應該在九霄之上找到伴侶,卻連續三夜未歸巢。
它的叫聲斷絕在碧云之外,影子沉沒在明月之中。
從那時起,郡齋再無白頭翁的伴侶。
《失鶴》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失去白鶴為主題,通過描寫白鶴離去后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失去伴侶的思念之情。
首先,白鶴是一種寓意吉祥和長壽的動物,它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賦予神秘和美好的象征意義。在詩中,白鶴象征著美好和幸福,它的離去意味著離別和失去。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白鶴離開的情景,庭前的白鶴消失了,風從海上吹來,帶走了它。這里的海上風可能暗示著遠方的誘惑和變幻無常的命運。
接著,詩人描繪了白鶴在離去后尋找伴侶的情景。它應該在九霄之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伴侶,但卻連續三夜未歸巢。這表達了白鶴孤獨和失落的心情,也暗示了詩人對愛情和親情的珍惜和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寫白鶴的聲音和影子的消失,進一步強調了離別和失去的悲傷。白鶴的叫聲斷絕在碧云之外,影子沉沒在明月之中。這種描寫給人一種幽寂和落寞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失去白鶴伴侶后的心情變化。自從白鶴離去后,郡齋再也沒有了白頭翁的伴侶。這里的郡齋可以理解為詩人的居所,白頭翁則指代詩人自己。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白鶴離去的遺憾和對失去伴侶的思念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描繪白鶴離去為線索,通過對離別和失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幸福和伴侶的渴望,以及對失去的痛苦和思念。詩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深情和哀愁的感覺,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詩人情懷。
“影沉明月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hè
失鶴
shī wèi tíng qián xuě, fēi yīn hǎi shàng fēng.
失為庭前雪,飛因海上風。
jiǔ xiāo yīng de lǚ, sān yè bù guī lóng.
九霄應得侶,三夜不歸籠。
shēng duàn bì yún wài, yǐng chén míng yuè zhōng.
聲斷碧云外,影沉明月中。
jùn zhāi cóng cǐ hòu, shuí bàn bái tóu wēng.
郡齋從此后,誰伴白頭翁。
“影沉明月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