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去懸車十五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去懸車十五載”全詩
照水姿容雖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
行逢禪客多相問,坐倚漁舟一自思,猶去懸車十五載,休官非早亦非遲。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晨從思益峰游玩之后,
傍晚到達楞伽寺休息。
照鏡子看自己的形容雖然已經老了,
但上山的體力還沒有完全衰退。
走路遇到的禪宗修行者們不斷問我問題,
坐在漁船上靜靜思考自己。
我已經放下官職已經十五年了,
離職既不算早也不算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白居易游山、探訪佛寺的情景,同時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年老和放棄官職的思考和反思。作者在思益峰游玩之后,傍晚到達楞伽寺,通過自我反觀,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老去,但仍保持著上山的體力。在路上,他遇到了許多禪宗修行者,他們向他提問,這使得他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修行。通過坐在漁船上獨自思考,作者回顧了自己放下官職已有十五年之久,這種選擇既不算太早也不算太遲。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寫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展現了白居易的生活態度和對人生的深思。他通過對自己的形象反思,展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年老帶來的變化。詩中的禪宗修行者和漁船等意象,都是與自然和寧靜相連的象征,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思考的深度。作者選擇了放棄官職已經十五年,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體現了他對傳統權力和功名的超越,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平靜。
整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自然環境中的思考和反思,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索。它通過簡潔而直接的語言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緒,展示了白居易特有的洞察力和對人生哲理的關注。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交融,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寧靜的心境,同時也啟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猶去懸車十五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sī yì sì cì léng jiā sì zuò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
cháo cóng sī yì fēng yóu hòu, wǎn dào léng jiā sì xiē shí.
朝從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時。
zhào shuǐ zī róng suī yǐ lǎo,
照水姿容雖已老,
shàng shān jīn lì wèi quán shuāi.
上山筋力未全衰。
xíng féng chán kè duō xiāng wèn, zuò yǐ yú zhōu yī zì sī,
行逢禪客多相問,坐倚漁舟一自思,
yóu qù xuán chē shí wǔ zài, xiū guān fēi zǎo yì fēi chí.
猶去懸車十五載,休官非早亦非遲。
“猶去懸車十五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