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昨夜共誰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中昨夜共誰游”全詩
覺后不知馮侍御,此中昨夜共誰游。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夢蘇州水閣,寄馮侍御》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蘇州水閣,寄馮侍御
揚州驛里夢蘇州,
夢到花橋水閣頭。
覺后不知馮侍御,
此中昨夜共誰游。
中文譯文:
在揚州驛站,我夢見了蘇州,
夢中來到了花橋水閣的頂端。
醒來后不知道是馮侍御,
其中昨晚與我一同游玩的到底是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詩人寫自己在揚州驛站做了個夢,夢見自己來到了蘇州的花橋水閣。詩人醒來后感到困惑,不知道是跟馮侍御一起游玩的還是其他人。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夢境的迷茫和對過去所經歷的特殊時刻的懷念。
這首詩在限定了時空,讓人產生了種種想象和思考,讀者不禁會好奇詩人為什么會夢到蘇州水閣,他和馮侍御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昨夜共誰游又是指的是誰?這些問題使得這首詩更加富有了思考的空間。
整首詩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沒有過多的修飾和華麗的辭藻,卻能表達出詩人內心的迷茫和思緒的蕩漾。這種簡練而含蓄的表達方式也是白居易詩歌的特點之一。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詩人在夢中所經歷的一段美好時光,它通過詩人對夢與現實的對比,傳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這使得讀者對詩人夢境的想象與思考也得以展開。
“此中昨夜共誰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sū zhōu shuǐ gé, jì féng shì yù
夢蘇州水閣,寄馮侍御
yáng zhōu yì lǐ mèng sū zhōu, mèng dào huā qiáo shuǐ gé tóu.
揚州驛里夢蘇州,夢到花橋水閣頭。
jué hòu bù zhī féng shì yù, cǐ zhōng zuó yè gòng shuí yóu.
覺后不知馮侍御,此中昨夜共誰游。
“此中昨夜共誰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