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金罍詠玉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想對金罍詠玉塵”全詩
今日相如身在此,不知客右坐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夢得》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夢得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似曾相識燕歸來,應是夢魂知我心。
譯文:
在雪地里寄給令狐相公,同時呈給夢得
天長地久終有盡頭,這份思戀無盡期。
似乎曾經相識燕歸來,應該是夢中的靈魂懂得我的心。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給令狐相公的一封信,表達了他對令狐相公的思念和無盡的思戀之情。他說到時間的無常,即使有天長地久之說,但也終究會有盡頭,而他對令狐相公的思念卻沒有終止的期限。他形容自己與令狐相公似乎在夢中相識過,彷佛曾經有一段燕歸之約,這也讓他相信令狐相公應該能夠理解他內心的想法。
賞析:
這首詩起始就表達了作者對令狐相公的思念,用天長地久有時盡來形容時間的長久和無奈的結束。以及這份思戀無處安放的無盡期限。然后,作者通過似曾相識和夢魂知我心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令狐相公的了解和理解,他相信令狐相公能夠明白他內心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令狐相公的思念之情,展現了他對友情的珍視和深情厚意。通過與夢得(另一位朋友)的并列呈書,作者似乎還想將這份思念延伸給更多的朋友,使得這份思念不只是針對個別人,而是一種普遍的情感。這樣的詩意和賞析,使得這首詩在唐代詩歌中獨具一格,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想對金罍詠玉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zhōng jì líng hú xiàng gōng, jiān chéng mèng dé
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夢得
tù yuán chūn xuě liáng wáng huì, xiǎng duì jīn léi yǒng yù chén.
兔園春雪梁王會,想對金罍詠玉塵。
jīn rì xiàng rú shēn zài cǐ, bù zhī kè yòu zuò hé rén.
今日相如身在此,不知客右坐何人。
“想對金罍詠玉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