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門前回劍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馬門前回劍珮”全詩
他時萬一為交代,留取甘棠三兩枝。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陜府王大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陜府王大夫》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馬門前回劍珮,
鐵牛城下擁旌旗。
他時萬一為交代,
留取甘棠三兩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陜府王大夫離別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離別時的場景,描述了王大夫騎著金馬、身佩劍,回望金馬門前,作別的場景。同時,城下鐵牛上擁擠著離別者的旌旗,凸顯了離別的喧囂和熱鬧。在最后兩句中,白居易表達了對王大夫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危險的擔憂,希望他能夠時刻牢記當初的友誼和情誼,保持聯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場景,通過金馬門和鐵牛城的形象描繪,展現了離別時的喧囂和熱鬧。詩人的擔憂和祝福貫穿全詩,使詩詞充滿情感。最后兩句以留取甘棠三兩枝的比喻,表達了對友誼和情誼的珍視和希望。整首詩詞既展示了離別的悲涼,又透露出對友誼和情誼的深情厚意,給人一種真摯而深沉的感受。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絕句的格律,每句四個字,平仄相間,押韻工整。白居易善于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情感,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比喻的運用,傳達出對友誼和離別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詞意境深邃,情感真摯,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金馬門前回劍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ǎn fǔ wáng dài fū
送陜府王大夫
jīn mǎ mén qián huí jiàn pèi, tiě niú chéng xià yōng jīng qí.
金馬門前回劍珮,鐵牛城下擁旌旗。
tā shí wàn yī wèi jiāo dài, liú qǔ gān táng sān liǎng zhī.
他時萬一為交代,留取甘棠三兩枝。
“金馬門前回劍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