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聽笙歌夜醉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晝聽笙歌夜醉眠”全詩
如今老病須知分,不負春來二十年。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老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描繪白居易晚年生活的方式,表達了他對年輕時光的懷念和對時光的逝去的思考。
中文譯文:
白天聽笙歌,夜晚沉醉入眠。
若不是在月下,就是在花前。
如今年事已高,身體亦有病痛。
但不愧對春光,二十年來一直如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展現了他對往昔時光和青春歲月的懷念之情。他描述了自己白天聆聽笙歌,晚上陶醉入眠的情景,寫出了他過去曾經擁有的豐富而美好的生活。
詩中提到的“月下”和“花前”是兩種典型的浪漫的環境,暗示了白居易年輕時過著愉悅而自由的生活。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疾病的侵襲,他不得不面對老去和身體的衰弱。
盡管如此,白居易并沒有沮喪,反而坦然接受了歲月的流逝。他說自己二十年中一直如此,表明他不后悔過去的生活,也不為自己對春光的享受感到遺憾。這種樂觀和對逝去時光的珍惜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和品味。
總體來說,這首詩抒發了白居易對年輕時光的懷念和對時光的逝去的思考,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過去的珍視,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晝聽笙歌夜醉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bìng
老病
zhòu tīng shēng gē yè zuì mián, ruò fēi yuè xià jí huā qián.
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rú jīn lǎo bìng xū zhī fēn, bù fù chūn lái èr shí nián.
如今老病須知分,不負春來二十年。
“晝聽笙歌夜醉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