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無塵幾地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凈無塵幾地心”全詩
若不秉持僧行苦,將何報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諸天眼,清凈無塵幾地心。
每歲八關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僧五首·缽塔院如大師(師年八十三)》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僧五首·缽塔院如大師(師年八十三)》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百千萬劫菩提種,
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
將何報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諸天眼,
清凈無塵幾地心。
每歲八關蒙九授,
殷勤一戒重千金。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向缽塔院的大師致敬的五首之一,大師已經八十三歲了。詩中表達了對大師的敬佩和贊頌,同時也探討了修行和報答佛恩的主題。詩人認為大師在過去的百千萬劫中種下了菩提的種子,八十三年來一直努力修行,積累了豐富的功德。詩人詢問如果不堅持苦行修行,又該如何回報佛陀的深厚恩德。他贊美大師的慈悲心不停息,猶如諸天的眼睛,他的心清凈無塵,幾乎達到了無欲無求的境地。最后,詩人提到大師每年八關都能通過,九授戒律,顯示了大師對于戒律的重視和殷勤。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僧人大師的崇敬之情。白居易通過描繪大師的修行歷程和境界,傳達了對佛法的尊重和對修行道路的思考。詩中的"百千萬劫菩提種"和"八十三年功德林"表達了大師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修行歷程,積累了豐富的功德。"慈悲不瞬諸天眼,清凈無塵幾地心"這兩句描繪了大師內心的善念和超脫塵俗的境界。最后,詩人提到大師每年都能通過八關、九授戒律,表達了對大師對戒律的重視和刻苦修行的態度。
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深深的敬意和思考修行的態度,表達了對佛教和修行者的贊頌和敬佩。它展示了詩人對于修行的理解和對佛法的推崇,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對于佛教的尊重和關注。這首詩以其深刻的詩意和內涵,使人們對于修行的價值和意義產生思考和共鳴。
“清凈無塵幾地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ēng wǔ shǒu bō tǎ yuàn rú dà shī shī nián bā shí sān
贈僧五首·缽塔院如大師(師年八十三)
bǎi qiān wàn jié pú tí zhǒng, bā shí sān nián gōng dé lín.
百千萬劫菩提種,八十三年功德林。
ruò bù bǐng chí sēng xíng kǔ,
若不秉持僧行苦,
jiāng hé bào dá fú ēn shēn.
將何報答佛恩深。
cí bēi bù shùn zhū tiān yǎn, qīng jìng wú chén jǐ dì xīn.
慈悲不瞬諸天眼,清凈無塵幾地心。
měi suì bā guān méng jiǔ shòu, yīn qín yī jiè zhòng qiān jīn.
每歲八關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清凈無塵幾地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