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雖遲不再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日雖遲不再中”全詩
歡笑勝愁歌勝哭,請君莫道等頭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勸行樂》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勸行樂》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信美何曾久,
春日雖遲不再中。
歡笑勝愁歌勝哭,
請君莫道等頭空。
詩意:
這首詩詞傳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一種樂觀態度,鼓勵人們珍惜時光,享受生活。詩中提到了少年時代信仰美好事物的心情,表示少年時代的信念往往不會持久。雖然春天的到來可能會有所延遲,但它不會缺席。歡笑勝過憂愁,歌唱勝過哭泣,作者呼吁讀者不要說等待是空虛無益的。
賞析:
1. 詩詞的開頭"少年信美何曾久"表達了少年時代的夢想和信念往往會隨著成長的過程逐漸消失或改變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2. "春日雖遲不再中"意味著即使某些美好事物的到來可能會有所延遲,但它們終將到來,不會缺席。作者通過春天的象征,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即美好的事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到來。
3. "歡笑勝愁歌勝哭"表明作者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通過笑臉面對憂愁,用歌聲代替哭泣,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戰勝困難。
4. 最后一句"請君莫道等頭空"是作者的勸誡,告誡讀者不要認為等待是空虛無益的。這句話中的"等頭"指的是等待的時光,作者希望讀者在等待中保持希望和信念,不要消極對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積極態度和對于享受生活的呼喚。通過對青春、等待和情感的探討,詩詞傳遞了一種對于美好事物不斷到來的信念,并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樂觀的心態。
“春日雖遲不再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àn xíng lè
勸行樂
shào nián xìn měi hé zēng jiǔ, chūn rì suī chí bù zài zhōng.
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雖遲不再中。
huān xiào shèng chóu gē shèng kū, qǐng jūn mò dào děng tóu kōng.
歡笑勝愁歌勝哭,請君莫道等頭空。
“春日雖遲不再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