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波春傍窈娘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臉波春傍窈娘堤”全詩
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柳絲裊裊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
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鳥不成啼。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天津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津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描繪了津橋的美景,以及橋邊的自然景觀和動物。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津橋東北斗亭西,
到此令人詩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
臉波春傍窈娘堤。
柳絲裊裊風繰出,
草縷茸茸雨剪齊。
報道前驅少呼喝,
恐驚黃鳥不成啼。
詩意:
詩人白居易通過描寫津橋上的景物,表達了自己的詩思迷戀之情。他看到了美麗的眉月升起在神女浦,波浪拍打著窈窕堤岸。柳絲隨風輕輕搖曳,草叢上的露珠順著雨水剪齊。然而,身前的人們少有呼喝聲,懼怕驚動身邊的黃鳥。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形式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津橋的美景。詩人通過對景物的細膩描寫和充滿感情的語言,展示了他對自然美和鄉野風情的熱愛之情。詩中的景物形象生動,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詩人所描繪的美好景色。
詩人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月亮、波浪、柳絲和草叢,通過這些形象的展示,使整首詩充滿了生機和明快的氣息。同時,詩中的人物形象也起到了襯托和烘托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整首詩的韻味和美感。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不僅可以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美景,還能夠領會到詩人對大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感悟。
總之,這首詩既展示了津橋的美景,又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希望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文環境的寧靜,從而引發讀者對美好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臉波春傍窈娘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ān jīn qiáo
天津橋
jīn qiáo dōng běi dǒu tíng xī, dào cǐ lìng rén shī sī mí.
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
méi yuè wǎn shēng shén nǚ pǔ,
眉月晚生神女浦,
liǎn bō chūn bàng yǎo niáng dī.
臉波春傍窈娘堤。
liǔ sī niǎo niǎo fēng qiāo chū, cǎo lǚ róng róng yǔ jiǎn qí.
柳絲裊裊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
bào dào qián qū shǎo hū hè, kǒng jīng huáng niǎo bù chéng tí.
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鳥不成啼。
“臉波春傍窈娘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