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官供不著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況官供不著錢”全詩
十千一斗猶賒飲,何況官供不著錢。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府酒五絕·自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府酒五絕·自勸》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昔羈貧應舉年,
回憶起往昔貧困的歲月,
脫衣典酒曲江邊。
脫下衣服,以自助的方式慶祝,就在曲江邊。
十千一斗猶賒飲,
盡管借債,也只能喝上一斗(一斗為古代量酒的單位)。
何況官供不著錢。
何況我現在沒有錢可以向官府購買酒。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回憶貧困時代的心情和自助的精神。他在詩中回顧了過去的困苦生活,當時他連一斗酒都得借債才能喝上,更別提向官府供應的酒了。然而,白居易并沒有沉溺于過去的貧困,他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詩中的“脫衣典酒”是指在沒有錢購買酒的情況下,以脫下身上的衣物作為抵押,向別人借酒來慶祝。這種自助的態度展示了白居易的樂觀和豁達。他并不因貧困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自勸自樂。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描述了白居易過去貧困的生活和自助的精神,展現了他對逆境的樂觀態度。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幽默的表達方式,使得這首詩在唐代文學中獨具特色,也體現了白居易深厚的人生智慧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何況官供不著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ǔ jiǔ wǔ jué zì quàn
府酒五絕·自勸
yì xī jī pín yìng jǔ nián, tuō yī diǎn jiǔ qǔ jiāng biān.
憶昔羈貧應舉年,脫衣典酒曲江邊。
shí qiān yī dòu yóu shē yǐn, hé kuàng guān gōng bù zhe qián.
十千一斗猶賒飲,何況官供不著錢。
“何況官供不著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